天津市法学会法理学分会2025年年会暨“数字时代法理学的使命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2025年10月19日上午,天津市法学会法理学分会2025年年会暨“数字时代法理学的使命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由天津市法学会法理学分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上海建纬(天津)律师事务所协办。本次年会以“数字时代法理学的使命与挑战”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数字治理、法教义学方法论转型、司法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前沿议题展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社科院、天津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京津冀地区的政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由天津市法学会法理学分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法学院教授尚海涛主持。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磊,上海建纬(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硕,天津市法学会党组成员、联络部主任刘翠山分别致辞。
郝磊在致辞中介绍了我院法学理论学科建设的情况,指出学院将集中优势力量建优建强法学理论学科,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表示,数字时代规范社会生活的规则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法律调整人们行为的手段和方法亦必然悄然发生改变,需要法理学给予及时和充分的关注。法学理论唯有坚守创新品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担负起应有的使命。

张硕表示,法理学作为法律实务的精神灯塔,对提升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理论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以自身执业经验为例,强调法理思维贯穿于法律文书撰写与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实务部门须与学界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法理研究与实务创新的良性互动。

刘翠山在致辞中指出,随着“AI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本次研讨会聚焦“数字时代法理学的使命与挑战”,将深入探讨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全方位实践性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法治保障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及其应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在开幕式环节,与会领导为本次年会获奖的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主旨演讲环节由天津市法学会法理学分会副会长、天津社科院科研组织处处长刘志松研究员主持,天津市法学会法理学分会会长、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驰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司法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王彬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马驰以《法学基本范畴形成的方法论反思》为题,阐述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进程中,必须正视传统反映论方法所隐含的本体论预设与认识论局限。他认为,法学基本范畴并非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再现”,而是一种具有主体性、地方性与功能性的认知建构,应在反思“老瓶新酒”与“新瓶新酒”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重估法理学范畴的形成机制,将“建构社会实在”确立为范畴生成的核心功能,从而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奠定理论支点。

王彬以《法教义学框架下的后果考量》为题,探讨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长期以来的理论争议,提出现代法教义学早已抛弃封闭系统的独断论,逐步发展为兼容价值判断与经验论证的开放体系。在这一前提下,后果考量不仅能通过法律解释、法益衡量等机制有机嵌入裁判逻辑,还能通过目的论与体系化控制,实现规范性与正当性的兼容调和。通过将后果考量“教义化”,可以弥合规范封闭与认知开放之间的张力,最终实现形式法治与个案正义的平衡。

除主旨演讲外,本次本次年会还设置了“法治及其基本原理”“算法社会中的法律”“乡土秩序中的权力、纠纷与治理”“数字时代区域协同治理与司法现代化”以及“青年学人论坛”等五个专题研讨单元。来自京津冀地区各高校、政法系统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转型语境下的法理基础变迁、技术嵌入带来的法律结构重构、地方治理实践中的纠纷类型与调解逻辑,以及算法时代法律主体界定、裁判逻辑与权利边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法治及其基本原理”单元的研讨在主会场进行,由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教授邹晓玫主持,该环节的四位发言人围绕立法程序的公共性维度、司法决策中的结果导向、法律服务均等化路径、法律性质的功能进路、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及其正当性等议题展开讨论,探索法治逻辑与社会结构变动的互动机制,澳门大学法学院翟小波副教授作了点评。“算法社会中的法律”单元的研讨由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讲师薛锐主持,与会者聚焦人工智能、数据权利、智能算法与刑法边界等前沿问题,探讨了技术发展背景下法律责任结构与风险治理模式的重塑趋势,并由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金颖作了点评。“乡土秩序中的权力、纠纷与治理”单元由杨金颖主持,四位发言人员紧贴地方法治发展的现实,从人民调解、枫桥经验、纠纷调处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基层治理问题,刘志松作了精彩点评。



在主会场之外,会议还设置了两个分会场。分会场一围绕“数字时代区域协同治理与司法现代化”问题展开,由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宜担任主持人,来自京津冀地区法院系统的多名实务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司法、跨域协同治理、信用修复机制、适老化诉讼服务等热点,将司法案例嵌入理论框架,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观察和思考,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张茂月老师对发言进行了点评。分会场二为“青年学人论坛”,由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尹不忧老师、夏令蓝老师分别担任主持人和评议人,来自京津冀各高校的青年研究人员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法学教育、劳动者权利、民事公益诉讼、非遗保护、消费纠纷在线化解等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闭幕式由尚海涛主持。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刘一泽老师、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尹不忧老师分别就两个分会场的研讨情况作了总结发言,翟小波就本次年会作了学术总结,马驰做了闭幕致辞。在完成所有预定议程后,会议顺利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