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央财经大学沈建峰教授做客法学院“中联”法学讲坛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2025-11-17 15:28  


2025年11月12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沈建峰教授应邀做客我院“中联”法学讲坛,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体系与规制思路”作专题学术报告。讲坛由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磊教授主持,民商法教研室王喜荣老师、上海中联(天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奕君律师作为与谈嘉宾参与研讨,学院研究生与本科生到场聆听。

郝磊院长在致辞中对沈建峰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沈教授在劳动法领域的深厚学术造诣与丰富实务经验,特别是在国家劳动立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沈建峰教授从当前平台经济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实问题切入,系统梳理了我国在新就业形态领域的政策演进与立法探索。他指出,随着共享经济规模扩大,平台用工引发的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会保障缺失、算法不透明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现有政策多属指导性文件、缺乏强制执行力的问题,沈教授分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规范体系,并指出立法滞后已成为制约劳动者权益实质保障的关键因素。

在规制路径方面,沈教授提出应厘清“新就业形态”的概念边界,倡导以“平台用工”作为更准确的法律表述,并强调在劳动关系认定上应采取“事实优先、多因素综合判断”的原则。他还介绍了德国“类劳动者”制度的借鉴意义,指出可通过“民事法做加法”的方式拓展权益保障范围,并呼吁善用政策指引、行政指导、典型案例与集体协商等多重机制,推动相关立法进程。

   


与谈环节,王喜荣老师就“三分法”对劳动关系分类的积极意义与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入点评,并指出工会在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机制中的角色有待加强。刘奕君律师则结合实务经验,强调了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现象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应加快立法步伐,并关注“算法黑箱”等新型挑战。                            

                           


郝磊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本场讲座内容翔实、视野开阔,为在座师生提供了前沿的学术洞察与丰富的政策思考。他鼓励同学们结合专业学习,深入理解劳动法在现代经济形态中的适用与发展。

“中联”法学讲坛由我院与上海中联(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作创办,旨在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促进法学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深度。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兴文楼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224 | 管理员:法学院